发扬优良的家庭作风,营造一种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
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以良好的辅导方式培养公民道德素质,这是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实践中深化道德教育和道德指导的一个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庭作风建设。他以中国优秀的传统家庭式文化为营养源泉,以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家庭风格为基础,围绕家庭作风建设进行了一系列重要探讨,为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根本依据。
一
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建立家庭作风的重要性。在2014年对河南省兰考的调查中,他遇到了焦裕禄的孩子们,称赞他们继承了良好的家庭风格。2016年12月,他在会见全国第一位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广大家庭要发扬优良的家庭作风,用千百万家庭良好的家庭作风支撑全社会的良好氛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公民道德修养的起点。良好的家庭方式所支撑的社会必须是公民道德得以弘扬的社会。从家庭私德领域到反映社会风气的公德领域,优秀家庭风格的继承,特别是先进模范人物优秀家庭风格的继承,起到了示范和示范作用。
公民道德是各国公民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规范的总和。从宏观层面看,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是社会成员必须达到公民道德标准的根本保证,其实施手段主要是通过道德教育充分发挥道德的说服作用和影响作用,使道德规范的履行意识转化为公民的自觉意识。在微观层面,由于公民对自己的国家负有责任,包括道德实践、守法、履行道德责任和享有相应的道德权利。"虽然这种公德的培养在国家道德教育体系中是有难度的,但仍需要社会成员自觉地实现家庭教育与国民教育的一致性。个人道德也是国家和社会的道德。良好的家庭风格作为公民道德存在的主要场所,可以为公民道德修养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成为公民道德修养的社会细胞。
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时代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无论生活方式发生了多大的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重视家庭建设,重视家庭教育,注重家庭作风,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弘扬中华传统的家庭美德。成千上万的家庭已成为国家发展、国家进步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家庭风格和家庭修养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严家训"、"朱子家训"等家庭座右铭中的优秀道德规范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这些优秀的家庭风格集中了中华民族的美德,是社会风气的稳定器。
现代社会最基本的有机构成仍然是数以万计的家庭。现代社会的许多公共道德观念,如忠诚、责任、家庭情感、公益性等,都需要在家庭中培养,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以及公民美德情感基础的培养。中国的家庭传统注重言行不一,注重继承良好的道德观,如感恩、孝顺、敬老、敬老等。由此产生的良好的家庭风格构成了社会氛围的背景,在这种氛围中,密切的关系为公民的道德建设提供了支撑。我国传统家庭教育文化中的家庭美德是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的宝贵思想资源。
要发扬优良的家庭作风,以千百万家庭良好的家庭作风支撑全社会的良好氛围,也更好地继承红色的家庭风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家庭作风,"我们要充分把握老一辈共产党人在家庭作风建设中塑造的"红色"灵魂,继承和发扬革命老一辈的红色家庭作风,借鉴焦裕禄、顾文昌、杨善洲等同志,树立家庭式建设的榜样,把修养和气概付诸实践,始终成为红色家族式的优秀继承者和模范建设者。
三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群众性与先进性的统一。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首先要求党政领导干部切实以身作则践行公民道德,树立道德示范的榜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着眼于以优良党风带动民风社风,发挥优秀党员、干部、道德模范的作用,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弘扬真善美、抑制假恶丑,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风气明显好转。"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领导干部要努力成为全社会的道德楷模,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带头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尊法守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全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纲要》提出,公民道德建设要"抓好重点群体的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的道德操守直接影响着全社会的道德风尚。立政德,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因此,高度重视优良家风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使党政领导干部更好地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履行公民道德的要求,是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领域
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结合传统和现代的社会制度工程,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充分利用我国历史悠久的优秀文化资源,是新时期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