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焦点网 新闻 正文

完善生产、流通、储备环节,打破粮食安全的制约

2020-08-10 09:30   来源: 互联网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米袋"和"菜篮子"的供给基本充足,市场稳定,小麦、大米、玉米的自给自足率在95%以上,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总体稳定。然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我国粮食供需矛盾日益突出。2008~2017年10年,我国粮食自给率由92.19%下降到82.3%,总体呈下降趋势,个别粮食品种对国外粮食的依赖程度过高。


目前,制约我国粮食安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环节:粮食生产能力、流通能力和储备能力,包括:


耕地资源有限,我国耕地面积约18亿亩,但总体上山区多,平地少,林地多,耕地少,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各地区生产力差异显著,大国小农的农业生产方式将长期保持下去。


种粮效益低","70年代后不种地,80后不种地,90后不谈种粮"的现象比较普遍,在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下,进口粮食的市场价值普遍低于国内粮食的市场价值,导致国内粮食缺乏竞争力,降低了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


需要调整粮食结构。据统计,2019年,中国进口谷物和谷物粉1785.1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2.8%,大豆8851.1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0.5%。大豆是优质蛋白质和优质饲料的重要来源,一旦出现交货和运输问题,可能会导致国内价格上涨的连锁反应,进而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科技水平有待提高,目前粮食生产水平、粮食流通服务、加工转化产品的有效供给、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明显滞后,存在着熔合程度浅、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等突出问题,粮食资源转化的综合利用能力不够。


粮食流通受阻。受新冠肺炎疫情、非洲蝗灾和澳大利亚火灾的影响,越南、柬埔寨和缅甸等主要粮食生产国开始限制粮食出口,加上全球物流受阻,这一流行病对全球粮食种植和生产的负面影响、全球粮食价格波动和供应链都面临挑战。



法律保护不足。目前,中国尚未颁布保障粮食安全的特别法。值得期待的是,"食品安全法"已列入本届全国人大五年立法项目,并正在有序地推进。


另外,农业机械化和数字化程度不高,粮食收购主体单一,补贴水平偏低,全球经济市场动荡,对我国的农业基础和粮食安全有一定的影响。


为克服上述瓶颈,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粮食生产能力、流通能力和储备能力的建设:


增加财政支持,奖励和补充粮食种植。整合现有粮食和农业财政资金,加大对粮食农民的支持力度,加大对粮食和农业种植积极性的支持。建立粮食和能源梯度激励机制,提高国内粮食竞争力,缩小国内外粮食价格差距。建立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业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使粮食种植收入保持在合理水平。


因地制宜,建立土地复垦基金。动员社会力量和政府共同筹划部分资金作为本金,由国家农业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地方政府提供配套贷款,设立一定规模的土地复垦基金,支持废弃土地复垦生产,力争尽快实现全耕。


合理调整粮食种植结构。第一,调整和优化农产品种植结构,减少特定品种的进口依赖。第二,鼓励耕地不同经济作物轮作,保持土壤肥力。第三,加强农业贸易政策协调,向大豆等重点农产品进口国提供技术和物质援助,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他说:"我们会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进口模式。第一,在严格执行"粮食基本自给自足和粮食配给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努力扩大与粮食和农副产品出口国的合作,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平台的优势,加强与主要粮食生产国和地区的农业生产合作,确保我国农产品供应充足。第二,建立和完善促进粮食供求平衡的长效机制,加强我国各省市的产销对接,通过订单操作和地方加工,将"粮库储粮"转变为"市场流通"。

image.png

我们将加快"粮食安全与安全法"的立法进程,全面梳理"粮食安全法"的规定,修正法律规定之间的矛盾和不适当的内容,弥补和完善与粮食安全有关的一些立法空白。此外,要注意规则和法律与国际和世贸组织规则的协调,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产业准入、粮食进出口许可证、关税、检验检疫等相关制度,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市场和资源。


他说:"我们会加强对食物安全的监管。第一,进一步加强对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评估。加强对粮食安全的日常监督管理,鼓励多种市场主体进入市场,规范粮食市场秩序,切实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第二,监督主体要加强信息化、智能化粮库建设,加强对中、地方储粮质量和安全的监督,做好政策性储备粮的数量和质量库存,使粮食可追溯、可追踪,保证粮食安全的储备和供应能力。




责任编辑:萤莹香草钟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焦点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