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焦点网 文化 正文

阿木爷爷的灵巧手演绎出"中国功夫"在木材中的文明

2020-08-14 14:07   来源: 互联网

镜头下有一双粗糙的深色手,写在一片红梨木上,几十条标记线交叉在30×14×6厘米的长方体上。在变化的手势中,有许多过程,如锯、磨、钻、凿等。


那块即将被肢解的木头,被这些手捏了一下,像"变形金刚"一样站了起来。那块仍被分解成一体的木头,变成了一张"鲁班长凳"--当它被摊开时,它成了一块木板和一张凳子。


这双手的主人戴着一顶草帽,穿着一件隐藏的蓝布连衣裙,踩着一双军绿解放鞋。在他身后是一座竹屋,长春花在他面前两边都点缀着小溪。阿穆爷爷就是我。"63岁的王德文说。


王德文的深山"工作室位于广西梧州市孟山县陈塘镇。他的儿子王宝成将木工作品的视频上传到网上后,王德文就着火了。阿穆爷爷在这段西瓜视频中有超过270万粉丝,他在YouTube上的账户名为"爷爷"(GrandpaAmu),点击量超过2亿。


在国外社交媒体上播出的数以千万计的木匠作品都是建在溪流上的拱桥。王德文可以在没有一滴胶水和钉子的情况下制造复杂物体的"魔法技能",这让外国网民惊叹于"再次看到中国功夫"。


榫和榫是藏在木头里的工匠的智慧,木匠的技艺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木结构之一,这种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王德文认为,榫是木材的突出部分,插座是木材的凹部,榫和榫相互结合,紧密结合在一起。"最难的部分是缝紧。刨平的木头应该像玻璃一样平,这样剪接中就没有缝隙了。


通过感觉控制的力量,他握住刨床,把它推到木头上,每次只刨掉纸的厚度。"在切割木材时,留下最多3毫米的加工毛缘,不能刨7次,再多磨一点木材就会报废。


王德文沉浸在木匠生涯中。新华社记者郭一凡摄


扫地和尚"为了谋生,一年到头都在打榫,山东农民王德文9岁去世,母亲终年生病。为了养家糊口,他从13岁开始学习木工。为了养家糊口,他从13岁开始学习木工。


2017年,他的孙子在广西出生后,王德文和他的妻子从山东搬来。偶然得到了一块梨木,他制作了一个有2600年历史的物体--"鲁班长凳"。第二代工匠王宝成从未见过这样的凳子。


这项技术是王德文在16岁借用成品后发明的。在食物和衣服短缺的时候,没人在乎如此精湛的工艺。擅长视频制作的王宝成(音译)会发视频。不到一天,他就播出了100多万次。

近50年来,谁会想到我老爸会生气呢?"王德文说:"如果有人想看的话,就让他们的儿子多开枪吧。50岁以后,父亲扮演主角,"80后"负责射击的儿子,成为木匠家族的创业模式。


不久,父子两人意见相左。在做"吕班凳子"时,王宝成想用电锯打开接缝。王德文坚持用电锯,虽然费时费力,但更精细,他坚持自己年轻时的极端要求。


王德文用了五天的时间建造了42个低能儿、4个低能儿、1个白痴和27个锁来模拟世博会中国馆。"我们不知道CAD技术。"绘图用尺子和钢笔标记,木条用作指南针。


猪页,手泡泡机,鲁班锁苹果,木制机器人。王德文,他重新获得了木工作品,用这种工艺为他的孙子创造了一个"快乐的童年"。


这不是我生气,而是我们祖先的文化。"在王德文看来,榫和白痴不是一段失落的历史,而是在中国的乡村里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萤莹香草钟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焦点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