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焦点网 公益 正文

给失能失智特困群体一个温暖的家:河南范县寻求贫困残疾人救助新模式

2020-10-14 17:25   来源: 互联网

走进山东省临曲县新寨珠家峪村鲁农家庭农场煎饼生产队的车间,只见几块蒸蒸板,一排农村妇女熟练地喂食、刮擦、揭穿、分拣、包装,还有一位妇女架起三脚架播放整个广播。


小米、大麦和其他生产薄煎饼的原料都是在村里和农场生产的。" 朱家峪村党支部书记、农场负责人曾勇说。过了一会儿,该工作室聚集了 300 多名网民,广东、黑龙江、四川等地的客户纷纷下单,交易时间超过 3000 元。


朱家峪村位于大山腹地,有 270 户,972 人,耕地 1000 亩,属于丘陵山区,有种谷子的传统,但由于种植结构单一,加上种植谷子的偏远,小米卖不出高价,村民的日子也没有多大改善。


2016 年,朱家峪村确立了绿色无公害谷子产业的发展道路。当地政府改变了传统种植模式,建立了鲁农家庭农场。农场流转了 90 名村民 300 亩土地,通过种植优质品种谷子、大麦、甘薯,一亩土地收入超过 3000 元,土地收入转移到原来的三到四倍。

image.png

为了推动更多农民致富,农场为愿意种植谷子、大麦和甘薯的农民提供免费种子和技术支持,并以市价的 10% 以上的价格回收。目前,近 100 名村民种植了 300 多亩。


记者看到,珠家峪村小米种植基地,许多农民手握镰刀,忙着收割谷子,丰收景象喜人。曾勇介绍说,这个 600 亩种植基地可生产小米 200000 斤,木瓜 400000 斤,大麦 7 万斤。


通过土地流转,许多村民实现了一份土地收入。60 岁的贫困家庭卢学通有着深厚的感情。去年,他把 2 英亩的土地转移到了农场,通常在农场做零工,年收入超过 1 万元。目前,村里有 50 多人在农场工作,其中大多数是贫困家庭,留下的是妇女。


朱家峪村还读了 "谷子经",用谷子、大麦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薄煎饼,使更多的村民有活可做,有钱可赚。


我们已经开发了 3000 多个线下固定用户,还测试了水‘活送’,市场需求很大,销量稳步增长。"曾勇说:" 我们计划再投资 200 万元购买 30 个新菜品,这样每天的生产能力将达到 1000 斤,并将创造近 100 个就业机会。




责任编辑:萤莹香草钟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焦点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