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焦点网 财经 正文

资本进场,招收扩张,被冷落的专升本翻红在即?

2022-07-07 15:42   来源: 互联网

前言

一直以来,统招专升本市场由于区域性强,难量化,高校招收等诸多因素,难以进入资本视野。但随着21年双减落地,全国各省份高校积极响应教育部招收政策,连续3年上涨的招收规模,已让其市场规模来到百亿关口。资本密切关注下,百亿专升本不再是行业弃子。


22年专升本垂类获资达千万

政策加持下,统招专升本市场规模超百亿

今年2月,来自广东的专升本培训商-筑学在线,获得霍恩基金千万级的Pre-A轮投资,这是22年首例专升本垂直领域的A轮融资。而早在21年初,已涉足专升本的粉笔教育,就获得超过3亿美元的A轮投资,为上半年教育行业单笔融资金额之首。

实际上纵观去年,职教领域的融资规模早已取代K12成为教育行业之最,整体投融资金额高达315亿,在数量上也是紧随素质教育,位列第2,其中有不少布局专升本领域的企业身影。专升本作为职教领域的关联赛道,在资本的涌动下,其市场潜力可见一斑。

另外,教育部在发布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里指出:“不限制专科高职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比例,适度扩大专升本招生计划,为部分有意愿的高职(专科)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也为专升本的市场空间持续走高提供了环境基础。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专升本扩招32.2万人;2021年专升本扩招至64.2万人,同比增长24.7%,预计2022年专升本招生规模将突破100万。其中,2021年全国统招专升本的报考人数达到140万人,同比增长19.2%,而今年的专升本报考人数更是接近招收人数的三倍,如山东的2022年的报考人数为17万左右,而计划招生只有6.4万左右;重庆的报考人数为8.96万,对应的招生人数为3.92万。报考人数的高速增长,意味着每年过千万的专科学生将成为市场增长的潜在保障。

结合到当前不稳定的国内经济环境,加上政策利好。在竞争加剧与学历供应侧持续放开的双重作用下,统招专升本的市场潜力具备充分的想象空间。

据悉,近年多省已经逐步取消“校考”模式,由省教育局统一制定大纲出题,报名条件逐步放宽,学生整体参培率较高。以目前市场各机构披露的大约在60%左右的学员参培率计算,假设专升本招生100万人,最终录取比例为40%,预估将有160万的参培人数,学费约在8000元-1万元/人,预计2022年专升本培训的市场规模将达到约150亿元。

并且,随着“职普分流”政策在未来的全面落地,中职、高职学生人数进一步壮大,专升本市场规模的还将进一步持续增长,行业红利的显现或将改变教培行业格局。


行业现状分散

赛道涨水,龙头争夺正待上演

统招专升本以往热度较低,与其强烈的地域性限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每个省份的政策不尽相同,考试科目过于分散,非标性强,造成了一派占地为王,群雄割据的景象。目前,在专升本领域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行业龙头,随着赛道的逐渐升温,考制的改革,专升本由区域性转变为全国性,赛道将会变成下一个“高考”战场,届时阻碍品牌流通的业务环节将被打通,势高者将会占据百亿市场最大的一块蛋糕,为此多方机构都在蠢蠢欲动,布局全国。

当下,专升本的市场竞争主要由三类机构组成,一类是跨界型的综合教培机构,如中公、华图等;一类是全国型的专精教培机构,如好老师教育、文亮教育等;还有一类则是本土型的教培机构,也是专升本市场中最多的类型,山东智博教育是典型代表。而网课平台,只能算作行业中的补充业务,目前不具备和线下机构全面竞争的基础。

从竞争的角度看,线下机构的业务模式大抵相同,都是面授、集训外加网课、直播相结合,和K12较为接近,甚至很多模式上还有K12的影子,比如双师课堂。

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教培行业广泛依赖于线下获客,所以像跨界型的机构,凭借在热门赛道中积累的线下覆盖量,能在初期取得拓客上的先发优势。比如中公一类的知名综合性职教企业凭借发达的线下教学网络能在短时间内将专升本业务覆盖至全国,影响力广泛。

课程内容方面,教培行业竞争的关键在于教育内容与教学方式,这2个因素共同组成了决胜口碑与体验的业务产品。当前市面上较为常见的课程内容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体系化课程,另外一种是名师化课程。

其中全国性的教培机构一般偏向于体系化的课程,代表为好老师教育,而本土型的教培机构则偏向于名师化课程,如智博教育。

理论上说,从目前还处于地域化招考模式的情况来看,名师化课程在本土竞争上是存在优势的,一方面是本土名师在当地的知名度高,另外一方面则是对本土的考情学情较为了解,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也因为名师化课程比较依赖于个人,属于主观施教,难以复制与把控。面对海量学员,在机构整体施教、交付的层面容易出现课程效果体验不均的问题,所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当学员吸收与教师风格产出冲突的时候,教学落差十分明显。典型的例子,为了进一步扩大名师优势,当前不少机构采取的大班教学,一个名师最高会面对上千人教学,而数量过于庞大加之学员基础不同,就容易产生教学偏差。

相反,从实际的学员交付角度讲,体系化教学通过系统分层次的课程研发,从整体施教层面掌握教学与学情规律,用体系化的教学研发和师资孵化,更容易完成普适性教学任务,相比名师化教学不易出现教学效果不均衡的现象。所以从全国竞争、全国教学的角度看,体系化教学的全国型机构更有优势。

如今行业竞争逐渐激烈,两种授课方式都代表着各自机构类型的主要竞争力,想必在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升级和碰撞,最终谁更胜一筹还未可知。


教培巨头小跑进场

专升本大品牌举旗相抗

自双减落地后K12偃旗息鼓,教育行业整体投融资比例下滑,超10亿的大体量单笔融资已难再现,行业巨头颓势尽显,新东方转型做起了直播,卖起了农货。

但全国布局、渴求下一轮增长点的巨头们,显然不会放过眼下正在升温的专升本赛道。新东方业务转型调整后,就将大学教育列为三大主营业务之一,并在今年的Q3财报会上披露,准备将专升本考试作为重点转型任务。

据相关消息,早在转型前新东方就已在重庆等地开展了长达1年左右的专升本业务,如今为了开发增量,则是在全国各地正式推出了专升本课程,包含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专业课全科全程辅导。

与此同时,专升本领域内的大品牌也在强化本土经营的基础上,加速全国扩张。

以好老师教育为例,作为全国型的专精教培机构,经由多年的行业经验背书,目前专升本业务已拓展至全国20多个省份。

在行业教育巨头和专升本大品牌的双重作用下,让如今的专升本赛道正处于一种沸腾的状态。

当下专升本赛道虽然有潜力但尚未成熟,整体来看企业数量虽多,但有影响力的相对较少。这种市场格局下,新东方的加入无疑给一众专升本品牌带来了巨大挑战。拥有名师效应、明星课程、海量资源与全国教学点的新东方,任意一点的优势,理论上都会对原专升本机构形成绝对压制。而且,专升本的获客模式、授课方式与学科类培训机构高度相似,其考核的英语、数学、语文等科目可共享教培机构高中阶段的教研和师资。

但众所周知,专升本目前还处于地域性较强的阶段,招生、考试内容每个省份都不相同,想要一马平川的将业务优势快速辐射全国,即便是新东方也很难做到。

所以新东方也在财报中提出,要针对性的下沉市场,增加市场渗透率。

而反观具有多年行业经营经验的专升本大品牌来说,单看市场渗透方面,有先行的时间优势。如好老师教育在西南区域本土化经营已经超过十余年,以重庆为战略中心,连续多年占据西南市场份额第一。其次成体系化的三阶教学教研模式再加数百家的线下教学点网络,这让以好老师教育为代表的一众专升本大品牌在面对教育巨头光环时有竞争的资本和底气。

并且,K12与专升本在实际课程体验以及师资授课模式上有些许不同。好老师教育在专升本采用的是阶段性课程+自主配套的教辅材料,通过小班教学保障教学效果。另外为了追求均衡的教学效果和适合各省份专升本考情的科学教学方式,采取的全职教师团队和高标准的师资孵化体系,搭配总部教研中心提供本土化的教学方案进行因材施教。

虽然得益于在考试培训领域多年积累的实力和优势,新东方等巨头是专升本市场中的强力搅局者。但受地域考情限制,目前在向专升本过渡的时间里,面对经验丰富的专升本大品牌还是需要用不少的时间去填补学情与专业上的差距。

当前统招专升本正处于一个发展与变革的时期,百亿规模将让行业未来的竞争进入到一个白热化阶段。到底是巨头延续神话,还是行业老兵打破局面,目前还有待观察,但毋庸置疑的是,关于行业教研教学经验的挖掘与拓展一定是未来专升本赛道的基本竞争条件。


责任编辑:Linda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焦点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